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3年4月28日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楊琪)在2023年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之際,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聯合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共同發布《深圳青年發展報告(2023)》。該研究借助騰訊問卷平臺,在2022年12月通過深圳報業集團全媒體渠道,向深圳全域的40163位居民發放了問卷填寫邀請,在回收問卷中篩選14-35歲的青年人群為研究樣本,得到有效問卷16503份,問卷回收率為41.09%。課題組從深圳青年的群體畫像、數字生活、社會融入、社會價值觀四個方面,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以了解深圳青年的“急難愁盼”,推動深圳青年發展和深圳高質量發展互融互促,為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總結深圳經驗。
報告完整內容可掃描圖片二維碼查閱。
【資料圖】
一、深圳青年的群體畫像
(一)??萍耙陨蠈W歷的深圳青年占比近九成
調查顯示,在深圳青年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87.1%,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達70.9%。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為15.5%。根據深圳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深圳市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為28.85%。相比之下,深圳青年的教育水平一方面遠高于全國,另一方面,深圳青年群體的教育水平也高于深圳常住人口整體水平。反映出知識青年青睞于在深圳發展的現狀與趨向,這同深圳重視招才引智,著力建設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規劃密切相關。
(二)掌握專業技術的深圳青年數量龐大,近半數深圳青年月薪過萬
調查顯示,深圳青年中數量最多的群體是專業技術人員,占比達22.9%。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深圳市持續獲得競爭優勢的核心動能,建設更大規模更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被列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該報告指出,深圳青年中的民營企業主占比5.4%,個體工商戶占比6.9%。在深化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和財稅改革、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發展趨勢下,民營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的比例有望進一步提升。數量第二多的群體是學生,占比15.1%,這與深圳注重教育投入的背景相關聯。近三年,教育經費占深圳市一般公共預算經費比例約兩成,2023年的教育預算破千億。
在收入層面,45%的深圳青年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32%的深圳青年的月收入在5,001至10,000元,23%的深圳青年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整體來看,近半數深圳青年的月收入過萬。調查數據顯示,72%的深圳青年愿意積極創業、投資和開展副業,反映出深圳青年多元靈活的就業策略,在增加收入、發展興趣、轉換賽道的職業機會中捕捉技術、市場和政策的利好。
(三)職業因素是多數青年在深發展的直接原因和首要壓力來源
調查數據顯示,半數青年留深發展的直接原因是就業或創業。一方面,就業機會是吸引青年在深發展首要原因,另一方面,職業相關因素也成為深圳青年的首要壓力來源。深圳青年的第二大壓力源是日常開支,除租房和社交開支外,深圳青年還注重生活上的消費投資,如健身、旅行。第三大壓力來源是學業或技能提升,反映深圳青年注重提升自我技能、增強個體競爭力的進取心。這三大壓力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呈現了深圳銳意進取的城市氣質。
(四)基于城市吸引力和公平度,絕大多數深圳青年愿意長期在深圳居住
調查結果顯示,深圳青年認為,深圳城市生活的各方面都有較強吸引力,特別體現在就業機會、社會治安水平、法治保障,和公共交通便捷程度方面。另外,深圳青年認為深圳社會總體上是公平的,尤為肯定深圳在公民權利保障和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
基于在深圳生活的良好體驗,深圳青年對居住在深圳的滿意度較高,且有較強的落戶深圳意愿。深圳青年中,在深圳居住1至4年的人群占比最多,達35.4%;居住4至7年的人群占比次之,達21.1%。
二、深圳青年的數字生活
數字技術深刻改變著人類的思維、生活、生產、學習方式,尤其是信息獲取方式。當前,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深圳青年的數字行為、習慣和需求,很大程度是我國青年群體被數字技術影響和改造的縮影。了解深圳青年在現代數字社會的媒介使用與信息消費狀況,呈現深圳青年群體的數字生活現狀,能為推動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助力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一)深圳青年偏好消費實用型信息,主要使用即時通訊軟件和短視頻平臺
報告指出,深圳青年有較高的媒介素養,有較好的數字信息的篩選和利用能力,能夠在當前的數字化環境中較好地使用數字技術。一方面,深圳青年的信息消費頻率較高,傾向于消費“生活”“時政”和“教育”類的實用型信息,緊隨其后的信息類別依次為“文娛”“科技”“政務”“財經”,“體育”“國際”和“軍事”類信息則依次位居最后。調研數據顯示,當前的數字信息環境能滿足深圳青年的基本信息消費需求,但針對深圳青年較為公共性和娛樂性的信息需求,其滿意度并不高。
另一方面,社交媒體已成為當下深圳青年接觸新聞信息、了解公共議題的主要途徑。深圳青年中,網絡媒介接觸頻率較高和非常高的人群占比共計達73.7%,這表明互聯網是深圳青年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獲取渠道。細化到具體的媒介運用上,即時通訊軟件和短視頻平臺是深圳青年最頻繁使用的網絡媒介。
(二)深圳青年認為當前信息環境總體可信,更信任主流媒體發布的信息
報告指出,認為當前媒介“比較可信”和“非??尚拧钡纳钲谇嗄旰嫌嬚急冗_82.34%。細化到對各類信息傳播主體的可信賴程度評估,深圳青年更信賴由中央和地方主流媒體發布的新聞資訊和相關信息。其中,深圳青年對深圳當地政務媒體的信任度最高,其次是地方主流媒體和中央主流媒體;而對其他商業網絡平臺和親友人際信息渠道的信任度則明顯較低。
三、深圳青年的社會融入
調查顯示,深圳青年具有較高的社會融入水平。深圳青年能夠有效利用政府的相關惠民政策,在深圳的收入狀況較好,政治經濟獲得感強。深圳青年之間的交流和互助水平較高。在文化融入層面,青年愿意接受、認同深圳的生活習慣和精神文明產品。
(一)社會福利保障和本地媒體使用影響著深圳青年的社會融入
報告指出,深圳青年的本地媒體使用水平和個人月均收入水平與社會融入各維度都存在正相關關系。一方面,深圳青年接觸深圳本地新聞信息的頻率越高,他們的社會融入水平就越高。另一方面,與未繳納深圳社保和單位不繳納公積金的深圳青年相比,繳納深圳社保和公積金的深圳青年的社會融入水平更高。繳納社保和住房公積金能夠讓深圳青年享受更優質的社會服務和更穩定的住房保障。這說明,有著較高本地媒體使用度的深圳青年,也有更高的社會參與度;深圳青年的收入和社會福利水平越高,社會融入的水平也越高。
(二)深圳青年的社會融入存在年齡與職業差異
調查數據顯示,在經濟融入和行為融入層面,男性青年比女性青年的融入程度更高;在文化與心理融入維度,女性青年比男性青年的融入程度更高。在職業層面,與大學生相比,機關事業單位、工商業工作人員和民營企業工作者的社會融入水平相對較低。特別是在行為融入方面,學生的社會融入水平均高于各職業工作者,反映了學生更頻繁地同親友鄰里往來,更踴躍地參與社會志愿服務的現狀。與農村戶口的深圳青年相比,擁有深圳城市戶籍青年的制度和經濟融入、行為融入程度更高,但是在文化融入和心理融入上則沒有差異。說明深圳戶籍青年對惠民政策更為了解,更熟悉城市情況和具備相對的制度優勢。在城市文化設施使用和對深圳的心理歸屬感方面,城鄉青年的差別不大。
(三)創新意識對青年的社會融入具有促進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深圳青年的創新意識越強,他們的社會融入水平越高。在社會融入的四個層面中,深圳青年的創新意識對文化融入的影響最大,表明求新求進的深圳青年愿意體驗城市公共文化,融入深圳的城市氛圍和生活方式。另外,創新意識對深圳青年的制度和經濟融入、行為融入也有顯著的正向作用,這反映出深圳青年在生活工作中的積極進取精神能夠促進個體尋求制度支持,展現出互幫互助的親社會行為。
四、深圳青年的社會價值觀
(一)相較于在工作領域,深圳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新意向和創新思維更高
調查結果顯示,深圳青年的整體創新意識平均值為4.07(5分制,下同),這意味著深圳青年對于新事物有著較高的接納度,在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也有著較高的創新意識。
為進一步了解深圳青年創新意識與其工作、生活的關系,報告用“好奇”“開放”“學習”三個指標從生活的角度考察了深圳青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創新意愿與創新理念,用“實踐”“主動”“激勵”三個指標從職業的角度考察了受訪青年在工作中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愿。
調查數據顯示,代表生活創新意識的“好奇”“開放”“學習”三個指標的平均值分別為4.11、4.14和4.17,代表工作創新意識的“實踐”“主動”“激勵”三個指標的平均值分別為4.01、4.00和4.01。該數據對比反映出深圳青年在日常生活中有著較高的創新意向和創新思維,相較之下,深圳青年在工作中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尚有待提高。
(二)深圳青年開放包容,對現代文化和人文歷史景觀更感興趣
課題組以“歷史景觀”“地區方言”“深圳歷史”“深圳習俗”“生活方式”等指標對受訪青年的文化開放意識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深圳青年的整體文化開放意識平均值為4.08,這說明深圳青年對于生活方式、本地習俗、深圳歷史、地區方言和歷史景觀等文化均具有較高的包容性。
報告分別從對傳統文化的接納程度和對現代都市文化的接納程度考察了受訪青年的文化開放意識。在上述五個三級指標體系中,“歷史景觀”“地區方言”“深圳歷史”“深圳習俗”從建筑、語言、歷史、習俗四個角度綜合考察了深圳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接納程度,“生活方式”考察了受訪青年對藝術展覽、脫口秀、咖啡店等現代都市生活文化的接納程度。
調查數據顯示,深圳青年對傳統文化的接受度總平均值為4.06,對現代都市文化的接受度平均值為4.14,略高于傳統文化接受度,且現代文化接受度的分值高于傳統文化接受度的每一個指標。在傳統文化維度中,接受度最高的指標是“歷史景觀”。這意味著相較于歷史、語言、習俗等精神性文化符號,南頭古鎮、蛇口老街、大芬油畫村等一類具有現實物質載體的人文歷史景觀,更便于深圳青年們了解傳統文化。
(三)即使當前的結婚意愿不高,但養育后代仍在深圳青年的人生計劃之中
報告以戀愛必要性、結婚必要性、生育必要性、結婚意愿四個三級指標測量了受訪青年的婚戀意愿,并調查了影響其生育意愿的原因。調查數據顯示,深圳青年的婚戀意愿平均分值為3.90,深圳青年對于“戀愛”“結婚”“生育”的必要性的認同程度逐項遞減,與此同時,“養育后代的必要性”平均分值高于“結婚意向”。換言之,在受訪的深圳青年們眼中,雖然就目前而言,他們的結婚意愿不高,但是養育后代依然在他們的人生計劃中占有一席之地。
課題組調查了深圳青年的生育意愿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對深圳青年生育意愿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收入水平,其次是住房水平,然后是伴侶育兒支持、職場支持和政策支持,外界勸說與媒體宣傳報道的影響力則最小。這意味著,在經濟條件的壓力之下,媒體的宣傳報道和外界的積極勸說暫時難以克服客觀經濟條件的實際限制。
(四)身心健康是深圳青年最看重的人生價值
報告對深圳青年的人生價值觀認知進行考察,調查數據顯示,深圳青年最為看重的價值是“身心健康”,然后依次為“幸福感”“自我效能”“社會貢獻”“社會地位”和“財富程度”。由此可見,相較于個體的利益得失,當代深圳青年更為看重社會層面的個體貢獻和精神層面的自我實現,渴望能夠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比較不同性別深圳青年的人生價值觀發現,男性青年普遍比女性青年更看重職位與社會地位,女性青年普遍比男性青年更在意自身知識能力的發揮、個人和家庭的幸福感與滿足感,以及個人身心的健康。
比較年齡、收入、受教育程度對深圳青年的人生價值觀的影響發現,隨著年齡和收入增長,“社會貢獻”在年輕人心目中的分量會逐步降低。年紀越長的青年會越看重身心健康及從個人和家庭處獲得的幸福感與滿足感;月收入越高的青年,越在意“自我效能”“社會地位”和“財富程度”;受教育程度越高的青年,對于“社會貢獻”“自我效能”“社會地位”“身心健康”越重視。另外,隨著在深居住時長的增加,深圳青年對“自我效能”“社會地位”“財富程度”“幸福感”和“身心健康”的重視度也會越高。
報告還指出,相較于理財投資,深圳青年更傾向于通過理性消費來控制日常的開銷。深圳青年工作壓力較大,加班頻率較高,很難做到勞逸結合。盡管如此,大部分深圳青年依然能保持身心健康,重視與家人的和諧關系,用積極樂觀的心態迎接來自未來的挑戰。
(課題組成員:劉軍鋒 盧家銀 林嘉琳 李嘉暉 楊琪)
(原標題《深圳報業集團深新傳播智庫發布<深圳青年發展報告(2023)>》)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