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漳溪畬族鄉“多年生水稻”播插現場。

近日,深圳駐河源市東源縣漳溪畬族鄉幫扶工作隊的隊員們正與村民們一起忙著插秧,忙碌的身影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畫卷。與以往不同的是,他們插播的是一種“多年生水稻”。

今年1月11日,東源縣鄉村振興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助力賦能人才委員會聘任簽字儀式舉行,東源縣圳興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揭牌(即“兩委員會一平臺”)。深圳對口幫扶東源工作組組長侯桂鴻介紹,這兩個委員會是為產業振興設計的智庫和資源庫,前者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領頭,聚集了一大批國內知名的農業專家,協助尋找項目并進行可行性研究,后者則囊括了項目落地后所需的一切資源,包括市場、電商、物流等。此間在漳溪畬族鄉落戶的“多年生水稻”項目正是“兩委員會一平臺”運作的成果,其運作模式也是全鏈條式的,深圳對口幫扶河源的創新舉措。

據了解,“多年生水稻”是云南大學胡鳳益教授團隊以非洲長雄野生稻為父本、亞洲栽培稻為母本,通過種間遠緣雜交、結合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將水稻從一年生變成了多年生。其收割后不用重新犁田、插秧,能像韭菜一樣實現“一種多收”,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該項目是東源縣鄉村振興決策咨詢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認真調研、論證后,在鹽田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深圳華大萬物科技有限公司引進。

深圳對口幫扶東源工作組組長侯桂鴻介紹稱,按計劃,“多年生水稻”今年春耕在東源縣漳溪鄉落地500畝,一半手插,一半機耕,試驗不同耕作方式。在鹽田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計劃晚造在深圳對口幫扶東源的9個鄉鎮推廣,有望達到萬畝規模。視今年的試種情況,來年可望在縣域及河源各縣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