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什么是疳積 疳積是指由于喂養不當,或由多種疾病的影響,使脾胃受損而導致全身虛弱、消瘦面黃、發枯等慢性病證。


(相關資料圖)

2、 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且近來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們又缺乏喂養知識,盲目地加強營養,反而加重了脾運的負荷,傷害了脾胃之氣,滯積中焦,使食欲下降,營養缺乏,故現在的疳積多由營養失衡造成。

3、 注意:一般患有疳積的寶寶,就是不肯吃飯,體重也不會增加,看起來形體消瘦,晚上睡覺的時候睡不安穩,白天精神狀態也不夠好,而且大便不調。

4、疳積一般在1~5歲的寶寶中常見,特別是一到了夏天,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5、 2 寶寶有疳積是什么癥狀 臨床表現: 面色無華或蒼白,疲乏無力,體重逐漸減輕,皮下脂肪逐漸消失,肌肉松弛,毛發干枯,重者智力發育差。

6、 2、有母乳不足或喂養不當及慢性病史。

7、 主要類型: 輕度:腹部、軀干和大腿內側的皮下脂肪變薄,肌肉不結實,體重比正常低15%~25%者。

8、 2、中度:腹部、軀干、四肢皮下脂肪顯著消失,大腿內側有明顯皺折,肌肉松弛,皮膚蒼白、干燥,臉部明顯消瘦,體重比正常低25%一40%。

9、 3、重度:全身各部的皮下脂肪完全消失,面頰極度消瘦,額多皺紋,狀如老人。

10、皮膚干燥、無彈力、無光澤,體重比正常低40%以下。

11、 3 寶寶有疳積怎么辦 改變喂養方式 寶寶胃口不好的時候,千萬不能強迫寶寶吃,這樣往往是很難消化的,更有的寶寶甚至還嘔吐出來,這樣就使寶寶更加討厭吃飯了。

12、最好的方法是少吃多餐,這樣寶寶的腸胃也可以停下來調整。

13、然后吃飯之前最好不要讓寶寶吃零食,這樣也會導致寶寶由于吃過多的零食而不吃正餐。

14、 2、推拿按摩 捏脊:讓寶寶趴在床上,夏日可脫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寶寶脊椎兩旁二指處,用兩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部大椎穴,由下而上連續捏五六次為一組,捏第三次時,每捏三下須將皮膚向上方提起。

15、此法最好堅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組。

16、 3、飲食療法 喝健脾湯水。

17、媽媽們可經常選用白術、土茯苓、云苓、茨實、淮山這些有助健脾的食材,煲湯或煲粥給寶寶食用,注意的是,以上食材每次使用的量不可過多,一般是10克左右,每次選用1~2種食用即可。

18、還有一種就是喝山楂水,用山楂5克,麥芽10克泡水,一般是一周一次,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喝山楂水的前期,盡量少食肉類,比較難消化。

19、 4、夏日少喝冷飲 大多數孩子夏日都喜歡冷飲、冷食,然而,冷飲、冷食最傷孩子的脾胃,造成脾胃虛寒、脾胃不和。

20、喜歡冷食冷飲的孩子,大多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時間長了,日見消瘦,可造成發育遲緩。

21、 4 如何預防小兒疳積 定期檢查孩子各項生長發育指標,如身高、體重、乳牙數目等,早日發現小兒在生長發育上的偏離,盡早加以矯正。

22、 2、提倡母乳喂養,尤其對早產和低體重兒更為必要。

23、 3、在喂養方面,應注意遵循先稀后干,先素后葷,先少后多,先軟后硬的原則。

24、 4、注意營養搭配。

25、 5、必要時應中西醫結合治療,特別是對原發病、消耗性疾病的治療。

26、 6、輔食應控制巧克力、洋快餐、膨化食品、油炸食品等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食物,以免引起營養均衡失調。

27、 7、減少感冒、發燒及腹瀉的發病頻率。

28、 8、盡量少用有損于造血功能及消化功能的藥物。

29、 9、增加兒童室外活動的機會。

30、 10、預防慢性病,如:結核病、痢疾等應及早治療。

31、注意飲食衛生,少食生冷食物。

32、 1合理喂養,均衡膳食,從小養成良好的飯食習慣。

33、制訂可口的菜譜,調動寶寶的食欲。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